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青州回族聚居地的形成

青州回族聚居地的形成

关键词:青州回族聚居地的形成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青州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sdq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547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 青州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,除汉族外,还有回、满、蒙古等少数民族。青州回族现有2万余人,主要聚集居住在城区和云峡河、东坝、五里等乡镇。
   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,伊斯兰教由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世纪创立。起先在阿拉伯半岛传播,随后流传到西域广大地区,居住在西域的回纥等各民族大多皈依了伊斯兰教。回纥族与汉族交往较多,所以,人们通常把居住在中国内地的伊斯兰信徒称之为“回回”,这是回族名称的来历。
    最早来青州的伊斯兰信徒穆斯林,可以追溯到唐朝。那里,伊斯兰文化极为灿烂辉煌,青州地区非常繁荣昌盛,许多阿拉伯人、波斯人、大食人通过陆地和海上的“丝绸之路”,来到青州,开展贸易活动,称之为“蕃客”。唐朝廷设置有“青州押两蕃使司”,专门管理蕃客事务。但那时的蕃客流动性大,在青州定居的不多。
自元朝开始,青州才形成稳定的回族聚居地。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,远征西亚、东欧,东西方交流极大发展。同时,蒙古对金、宋的征伐中,有众多的色目人参加。色目人主要由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组成,大多信奉伊斯兰教。青州作为山东军政重镇、贸易通衢和交通枢纽,理所当然地成为回族民众定居的场所。
    从历史资料记载看,青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。
    一是,众多的穆斯林官员及其眷属徒居青州。元朝,实施种族歧视政策,分为四等人:蒙古人第一,色目人次之,汉人第三,南人第四。地方最高长官“达鲁花赤”由蒙古人担任,后来也允许色目人担任。1261年,忽必烈下诏,明确规定“各路以蒙古人充达鲁花赤,汉人充总管,回回人充同知,永为定制。”作为元朝重镇的益都路,政府机构和官员队伍中,拥有大量的回回、畏吾儿等穆斯林官员。如曾任益都路行省大都督的撒吉思、山东宣慰使的岳林铁穆尔、益都路总管的谙都拉等均为穆斯林。这些官员大都带有家眷、奴婢和仆从,从而成为青州回族的重要族源。
    二是,军队屯田青州,回回兵随地入社,定居繁衍。蒙古征服金、宋过程中,有许多阿拉伯人、波斯人参加。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将士,组成强悍的“探马赤军”,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屯驻青州的就是元朝名将阔阔不花率领的最精锐的探马赤军五部。战争结束后,忽必烈下令,“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”。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回回兵士与当地其他民族通婚、定居,并保持穆斯林的生活习俗。1282年,元朝朝廷将探马赤军中的战斗英雄、伤残者和无编制的勇士,一并集中到益都,官府负责建房立村,拨给土地,发放耕牛农具,永久定居。这次共有347户,1000余人。同时,元朝还设立益都牧场,牧马人多为钦察汗国的穆斯林。穆斯林军士屯驻青州,繁衍生息,是青州回族的又一来源。
    三是,元朝灭亡后,“都人南迁”,许多回回官员及其眷属迁徒青州。1368年,朱元璋建立明朝,攻占元大都(今北京),蒙古人退回漠北。朱明王朝担心滞留大都的色目人策应接济蒙古人,就下令“北人南迁”,把包括回回人在内的许多色目人迁徒到山东居住。如青州回族中的赵、杨、马等姓,均为北京迁居青州的。赵姓、杨姓回族还是元朝咸阳王赛典赤·瞻思丁的后裔。赛典赤·瞻思丁及其先祖可麻拉丁,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圣裔。成吉思汗西征时,以币帛聘请可麻拉丁来到中国,封为云中郡公。赛典赤·瞻思丁封咸阳王,其子纳苏剌丁封为延安王,那速剌丁长子伯颜官至中书平章政事(丞相),青州赵氏是其后裔;那速剌丁第九子,是青州杨姓回族的先祖。
    四是,明朝开国有功的回回将领及其族人因受封赏徒居青州。朱元璋的开国功臣,有许多是回族人,如名将常遇春、胡大海、丁德兴、沐英、蓝玉等。青州丁姓回族即是丁德兴的后裔,查姓回族的始祖查胜,是常遇春部下的战将。
    此外,有些青州汉族群众,改信伊斯兰教而加入回籍。也有许多汉族与回族通婚联姻,尊重回族的生活习俗,也加入回族。
    回族聚居青州至今已有700余年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岁月中,回族人民与汉、满、蒙古等各族群众团结一致,融洽相处,共同创造着青州的繁荣与文明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536-3232114 传真: 邮箱:956505761#qq.com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邮编:2625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杨金萍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